预约限流、分类办理、量体温戴口罩...这个清明,疫情防控不放松!
测量体温、预约佩戴口罩、限流限制人数、分类放松AG超玩会分时分批……清明期间,办理群众人员流动增大、量体祭祀活动增多。温戴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,口罩控各殡仪馆、个清墓园多措并举,明疫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情防基础上,强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,预约AG超玩会毫不松懈筑牢防疫安全屏障。限流
4日上午,记者在梅州市殡仪馆看到,办理工作人员为每一位入馆市民测量体温,量体并引导他们根据需求分类办理手续,现场人流、车流高效有序。
“清明期间,我们将业务分为祭祀先人、悼念告别、其他业务三大类,在入口处为市民测量体温后,便可进行人员分流,每一类业务都在不同的地点办理手续,既保障了车辆快速通行,又让市民避免了扎堆聚集和长时间排队。”梅州市殡仪馆业务主任李婷荣介绍道。
市民郑根为此点赞。“整个过程比较快速,测量体温、登记信息、办理手续,几分钟就搞定了,基本没排队。”郑根告诉记者,在购买祭品时,店家还建议用鲜花代替纸钱,响应无烟祭祀。
梅江区仙鹤山庄、梅县区永乐仙庄、百岁山报恩福地等各大墓园,也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,确保市民安全、有序、高效地缅怀先人、寄托哀思。“今年代祭、网上祭祀的业务较少,市民对当前的疫情防控有信心,大都选择亲自过来,而且有近40%的群众自带鲜花,比往年增长了一倍,但都能自觉配合防疫措施,文明祭祀、疫情防控理念已深入人心。”李婷荣说。
“我们采取实名预约、限人限时、错峰进园的方式开放祭祀活动。”永乐仙庄负责人梁国龙告诉记者,清明期间,墓园每一个半钟限制50户家庭进园,每户家庭限5人。
梅州市殡仪馆特制订了工作方案,3月27日至4月18日,保障遗体接运、火化、骨灰寄存和祭扫等基本殡葬服务,暂停集体告别会。有祭扫需求的市民要求提前预约,一天限50户家庭凭骨灰寄存证开展祭扫,每户一证限5人,每次祭扫限时20分钟。
“对于成功预约并前来祭拜先人骨灰的市民,我们统一不再收取祭拜费用。同时,加大对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力度,每个祭拜区域使用完后,必须经过卫生处理,再交由下一户家庭使用。”李婷荣告诉记者,他们还制订了2021年清明节祭扫工作应急预案,成立应急领导小组,下设4个工作队,全方面做细做实疫情防控工作。
不少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今天,对清明祭祀要求限流表示理解。“以前我们都是一大家子10多人去祭扫,今年就派了4位家庭代表前往,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。”市民李女士说。
本报记者:刘巧 吴海清
摄影记者:钟小丰
编辑:杨乔颖
- ·上周全球发生5次六级以上地震,国内最大地震4.9级
- ·潮州启动“林长+森林法官”协作机制
- ·立德树人 科学育儿 ——“家庭教育进万家”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广受好评
- ·市科协着力打造“青少年创客教育”工作品牌
- ·收个快递竟成犯罪帮凶?
- ·周岳林带队调研我市货车综合治理工作 以最大力度最严措施强化货车综合治理
- ·2023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(音乐舞蹈)决赛结果出炉 潮州3件选送作品获铜奖
- ·我市新增两家省企业劳资沟通协商典型
- ·夫妻吵架妻子脱衣服 邻居劝住直呼不雅
- ·我市开展创国卫“互学互比”现场会活动 对标对表 落实精准化整改
- ·“向海图强看广东”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潮州 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密码
- ·全国技术能手、潮州市厨师协会会长孙文生: 研发潮州特色菜品 打造潮州美食品牌
- ·减少塑料袋使用 拒绝白色污染
- ·第十二期“潮农汇”潮州乡村振兴论坛举办
- ·王文森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带队检查督导创卫工作
- ·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全省巡回宣讲交流活动走进潮州
- ·小米公布SU7高速上碰撞爆燃事件细节:碰撞前已进入人驾状态
- ·潮州作协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成立
- ·市交通运输局全面加强货车超限超载治理 今年来清退注销货车99辆
- ·潮州菜烹饪大师、潮州菜烹饪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谢海平: 弘扬潮州美食文化 推动潮州菜传承发展
- ·以种带养 以养促种 延伸种养结合“绿色链”
- ·潮州大力实施定向培养项目 破解基层教育医疗“人才荒” 激活乡村人才“一池春水”
- ·潮州大力实施定向培养项目 破解基层教育医疗“人才荒” 激活乡村人才“一池春水”
- ·马来西亚潮州工商总会访问团莅潮访问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家乡发展建设
- ·加快工业“智改数转”进程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
- ·潮州海关: 巧用“枫桥”工作法置茶释法化纠纷